第2章 农民蜕变·科技修行路
3027年的第一场春雨,刚洒过旧云芳镇遗址。满地的断壁残垣间,3号叶云天从半人高的瓦砾堆里摔出来,粗布衣裳被划得满是破洞,手肘和膝盖渗着血,怀里还紧紧攥着半块从3号宇宙带来的、刻着“月”字的木牌——那是3号林月瞳给他的,说“看到它,就像我在你身边”。
他刚撑着瓦砾坐起来,就听到一阵“嗡嗡”的机械声。抬头望去,一个圆球形的机器正从空中降落,通体银白,底部伸出两根细长的机械臂,臂端还夹着一把小铲子。3号叶云天的瞳孔骤然收缩,下意识往后缩,躲进瓦砾堆的阴影里——在3号宇宙,这种“会动的铁疙瘩”都是“害人性命的妖物”,协会的人说过,见了就得躲,不然会被“吸走魂魄”。
“你还好吗?需要帮忙吗?”机器的顶部亮起柔和的蓝光,传出温和的电子音。
3号叶云天攥紧手里的木牌,喉咙发紧:“别过来!你这妖物!再过来我就用锄头砸你!”他四处摸,想找块石头防身,却只摸到满手的碎瓦。
就在这时,两个穿着浅蓝色校服的年轻人跑了过来,拦住了圆球形机器:“小艾,别靠近他,他好像很害怕。”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女生蹲下来,对着3号叶云天露出温和的笑容,“你别怕,它是农业Ai机器人小艾,是来帮我们清理遗址里的碎石,准备种小麦的,不是什么‘妖物’。”
3号叶云天还是不敢动,直到看到女生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馒头,递了过来:“你看起来饿了,先吃点东西吧。我们是未来科技学院的学生,不会伤害你。”
馒头的香气钻进鼻腔,3号叶云天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他犹豫了一下,接过馒头,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这馒头比3号宇宙的白面馒头更松软,还有淡淡的麦香,是他从未吃过的味道。
“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在这里?”女生问。
“我叫叶云天,来自……3号宇宙的2028年。”3号叶云天含糊地说,他还没完全搞懂“3027年”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这里的一切都和家乡不一样。
两个学生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惊讶——他们知道“时空异常体”的存在,却没想到会亲自遇到。“跟我们回学院吧,那里有能帮你的人。”男生说着,扶起3号叶云天,“我们带你去看看,这里的‘科技’,到底是什么样子。”
跟着学生回到未来科技学院的路上,3号叶云天的眼睛始终没离开过那些“妖物”:空中飞的银色飞行汽车,路边清扫的Ai机器人,还有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智能气候监测仪”。他攥着木牌的手一直没松,直到学生带他走进学院的“农业科技试验田”。
试验田里,没有农民弯腰劳作的身影,只有几台银色的Ai机器人在田间穿梭。有的机器人举着扫描仪,对着土壤扫描,屏幕上实时显示“湿度25%,肥力30%,需补充氮元素”;有的机器人背着小型播种机,精准地将麦种撒进土里,误差不超过1厘米;远处的无人机正低空飞行,向麦田喷洒着透明的液体——学生说,那是“Ai调配的营养液,能让麦子少生病,产量翻三倍”。
“你看,去年这里种的小麦,亩产达到了1200斤,是你们那个时候的5倍。”女生指着田埂上的电子屏,上面显示着金黄的麦穗和跳动的数据,“附近的农民都靠这些Ai机器人种地,不用再天不亮就下地,也不用怕遇到旱灾、蝗灾,每年都能丰收。”
3号叶云天的眼睛越睁越大,他想起3号宇宙的云芳镇——每年春天都要靠天吃饭,遇到旱灾,麦子就会减产,冬天总有村民饿肚子;夏天的暴雨会冲垮土坯房,去年就有三户人家的房子塌了,幸好没人受伤。他下意识喃喃道:“原来……科技能让家乡人不用再挨饿、怕地震?”
“当然能。”男生拉着他走到一栋白色的房子前,按下墙上的按钮。房子突然轻微震动起来,墙面出现了细密的纹路,却始终没有倒塌。“这是抗震房,能抵御8级地震,就算遇到地震,里面的人也很安全。”他指着房子的结构,“墙体里加了‘记忆合金’,地震后能自动恢复原状,比你们的土坯房结实多了。”
那天下午,3号叶云天跟着学生逛了整个未来科技学院:看到Ai医生用仪器给老人检查身体,几分钟就出了诊断结果;看到孩子们用全息投影学习,能“走进”历史场景里上课;看到农民用手机就能控制家里的灌溉系统,不用再扛着水桶跑遍田间。他攥着的木牌,渐渐不再是“防御的武器”,而是成了“想要改变的动力”——他想学会这些科技,回去帮3号林月瞳证明“科技不是灾祸”,帮云芳镇的人过上不用挨饿、不用怕地震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3号叶云天就找到了未来科技学院的“Ai农业技术系”。系主任张教授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实验室里调试一台小型播种机器人。3号叶云天走到他面前,没等张教授开口,“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对着张教授磕了三个响头。
“教授,我想拜您为师,学科技!”他的额头磕得发红,声音却异常坚定,“我要学怎么用Ai机器人种地,怎么建抗震房,怎么让家乡的麦子丰收——我不是为了自己学,是为了我喜欢的人,还有家乡的乡亲们,我想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