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3章 “海龙镇8号”的印记。

一、刻入骨血的指引:变异者的共识

2024年开春,海龙镇的迎春花刚冒嫩黄花苞,何里达就坐在教师宿舍的书桌前,指尖摩挲着镜片边缘的刻痕。那片“视觉穿透镜片”架在老花镜上,将快递单地址栏的“海龙镇海天街8号”放大成清晰的网格——这是他第三次为零件填写快递单,动作熟稔得像是刻进了肌肉记忆。

他手里的流线型贴片泛着哑光,是前几天在旧物市场翻废纸箱时“撞”进手里的。刚碰到贴片的瞬间,镜片突然投射出刺眼的地址光纹,贴片也烫得像块烙铁,脑海里有个模糊的声音在重复:“找它的主人。”何里达没犹豫,摸出抽屉里的细刻刀,借着镜片的“超级变焦”,在贴片边缘加深了地址刻痕——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握着零件时,异能带来的直觉在催促“必须让地址更清晰”。

“何老师,又在给‘老伙计’盖章啊?”门口传来粗哑的声音,陈大牛拎着布包挤进来,布包里的合金核心隔着布料都能感觉到震动。他围裙上的猪油星子蹭到门框,却毫不在意——自从八年前拿到这枚核心,他的力气从“砍三刀歇气”变成“单手掀肉案”,早就习惯了零件带来的“异常”。

“地址清楚点,才不会送错。”何里达抬头笑了笑,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淡蓝微光——这是镜片赋予他的“透视”异能,能隐约看到陈大牛布包里核心的纹路正与快递单地址产生共鸣。

“我懂!”陈大牛把布包往桌上一放,打开时露出核心上的新刻痕,“昨天用剁骨刀划了五遍,就怕寄丢。说真的,何老师,你说咱这本事都是这些零件给的,现在又要寄出去,真的对吗?”

这话问得何里达沉默了片刻。他想起七年前拿到镜片的那个雨夜:原本近视的眼睛突然能穿透墙壁看到隔壁丢的手表,镜片在掌心发烫,地址第一次浮现在脑海。后来他才知道,海龙镇还有和他一样的人——陈大牛靠合金核心成了“大力士”,罗小白凭芯片能操控电子设备,他们都被这些“从天而降”的零件改变了,成了外人眼里“有点怪”的“变异者”。

“你还记得拿到核心那天的感觉吗?”何里达反问,“不是你选了零件,是零件找了你。现在它要走,说明真正的主人在等它。”他看向窗外,迎春花枝条在风中晃成模糊的影,“罗小白查过,海天街8号住的叶家小子,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收类似的零件——那才是它们该去的地方。”

“行,听你的!”陈大牛掏出皱巴巴的空间折叠信封,那是周快递特意留给他的,“周小子说这信封能‘认’零件,只要地址对,闭着眼都能送到。”

话音刚落,罗小白就推门进来,头发乱糟糟的,手里捏着米粒大的芯片,眼底还带着熬夜的红血丝。他一进门,芯片就发出“嘀嘀”的轻响,与桌上的贴片、合金核心产生了频率共振。“何老师,陈哥,我用芯片扫过了,”他语速飞快,“这两个零件的能量频率和之前寄走的完全匹配,海天街8号的坐标已经锁定,快递车一动就能自动导航。”

罗小白的异能是“电子链接”——2006年在网吧抽屉发现芯片后,他突然能隔着屏幕修电脑、调监控,芯片就像长在他手腕上的器官。这几年,他靠芯片追踪过零件的能量轨迹,发现所有零件最终都会指向海天街8号,就像河流终将汇入大海。

何里达把贴片塞进信封,陈大牛也将合金核心小心放进去。罗小白抬手让芯片贴近信封,芯片蓝光闪过,信封表面浮现出淡金色的地址光纹:“好了,地址匹配成功,零件的‘意识’已经认路了。”

三人盯着鼓起来的信封,没再多说,却早有了无需言语的共识:他们的异能来自这些零件,而零件的使命远不止“赋予能力”——它们从某个未知的源头而来,最终要回到真正的主人身边。窗外的迎春花被风一吹,花瓣落在窗台上,像是为即将启程的零件,盖上了一枚温柔的邮戳。

没人提起那个深埋心底的秘密:他们偶尔会梦见一场刺眼的爆炸,漫天金属碎片从撕裂的天空坠落,其中就有他们手里的零件——那是2025年的未来,一场实验室爆炸撕开了虫洞,这些零件带着能量碎片,逆着时间流找到了他们这些“有缘人”。而现在,寄件成了他们作为变异者的“天职”。

二、2012年:出租屋角落的“秘密基地”

2012年9月,青龙大学外的出租屋阳台飘着桂花香,22岁的叶云天蹲在角落,正用镊子夹着棉布擦拭“能量缓冲器”。那枚圆柱形零件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是上个月末出现在出租屋门口的——没有快递盒,就那么静静躺在门垫上,信封内侧印着“海龙镇海天街8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

自从2008年18岁那年收到第一份“神秘包裹”,他的“藏品”已经攒了5个:2008年的“空间谐振环”、2009年的“引力调节片”、2010年的“超导线圈”、2011年的“量子定位器”,再加上手里这个最新的“能量缓冲器”。家里早就不敢放这些东西了——爸妈看见“神经链接芯片”时追问“哪来的高科技玩具”,他没法解释那芯片能让收音机跳出加密频道,只能在学校附近租了这间带阳台的小屋,把角落改造成了“秘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