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孙大郎和蒋竹燕之间的爱情故事(第2页)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蒋竹燕打断了。她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我愿意,大郎哥,我愿意。”
孙大郎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蒋竹燕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他,嘴角却带着笑:“这支簪子,我很喜欢。”
那天晚上,孙大郎送蒋竹燕回家,两人并肩走在月光下的巷子里。没有牵手,也没有说太多话,但彼此的心里都甜滋滋的,像揣了块糖。
巷口的老槐树下,蝉鸣依旧,像是在为他们唱着祝福的歌。
第三章 秋霜染相思
孙大郎和蒋竹燕好上的消息,很快就在街坊邻里间传开了。大家都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个老实能干,一个心灵手巧。
孙大郎每天干完活,都会去蒋竹燕家。有时帮她挑水劈柴,有时就坐在她旁边,看她绣花,听她讲街坊邻里的趣事。蒋竹燕也会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今天是荠菜饺子,明天是红薯饼,虽然都是些家常吃食,孙大郎却觉得比山珍海味还香。
秋收的时候,孙大郎帮着蒋竹燕把晒在院子里的棉花收起来。金黄的阳光洒在棉花上,像铺了一层雪。蒋竹燕坐在小板凳上,把棉花里的棉籽摘出来,孙大郎就在旁边帮她把棉花弹松。
“等弹好了棉花,我给你做床新棉被,冬天盖着暖和。”蒋竹燕说。
“我给你打个新的衣柜,把你的花布和绣品都放进去,免得受潮。”孙大郎回应道。
两人相视一笑,眼里的情意像秋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就在他们商量着年底就成亲的时候,变故发生了。
蒋竹燕的远房表哥突然从城里来了,说是要接蒋竹燕去城里生活。表哥在城里开了家绸缎铺,生意做得很大,他说蒋竹燕绣活好,可以去他铺子里当师傅,工钱是在这儿的好几倍。
“竹燕,你跟我走吧,”表哥劝她,“城里日子好过,总比在这穷巷子里守着强。我已经给你找好了住处,明天就走。”
蒋竹燕愣住了,她看着表哥,又看了看窗外,仿佛在寻找什么。
那天晚上,蒋竹燕没有像往常一样等孙大郎来。孙大郎在红门外站了很久,门一直没开。他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慌。
第二天一早,孙大郎就去了蒋竹燕家,却只看到那扇红门紧闭着。邻居告诉他,蒋竹燕跟着她表哥走了,天不亮就走了。
孙大郎像被雷劈了一样,愣在原地。他冲进蒋竹燕家,院子里空荡荡的,只有角落里那棵她亲手栽的栀子花还在,只是叶子有些发黄。他看到桌上放着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床崭新的棉被,上面绣着并蒂莲,还有一支桃木发簪,正是他送给她的那支。
包裹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蒋竹燕清秀的字迹:“大郎哥,对不起,我走了。谢谢你对我的好,我会记住你的。棉被你留着,冬天冷。”
孙大郎拿着纸条,手不停地发抖,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下来,砸在纸条上,晕开了墨迹。
蒋竹燕走了以后,孙大郎像变了个人。他不再爱笑了,每天闷头干活,话也更少了。木匠铺里再也没有了蒋竹燕的身影,角落里的小凳子空着,落了一层薄灰。
他把那床棉被铺在床上,每天晚上盖着,就像还能闻到蒋竹燕身上的清香。他把那支桃木发簪放在枕边,常常半夜醒来,摸一摸,心里就像被秋霜冻过一样,又冷又痛。
有一天,孙大郎在整理木料时,发现了一块蒋竹燕之前留下的花布,上面绣了一半的鸳鸯。他拿起花布,看着那只孤零零的鸳鸯,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第四章 冬雪盼归期
冬天来了,江南下了场罕见的大雪。整个巷子都被白雪覆盖,白茫茫一片,刺眼得很。
孙大郎的木匠铺生意冷清了不少,他索性关了门,整天待在家里。他把蒋竹燕绣了一半的鸳鸯拿出来,笨拙地学着绣花。他的手指粗糙,总是被针扎到,血珠滴在布上,像一朵朵小红花。
街坊们都劝他:“大郎,忘了她吧,城里姑娘心野,留不住的。”
孙大郎只是摇摇头,不说话。他心里清楚,蒋竹燕不是那样的人,她一定有自己的难处。
开春的时候,孙大郎收到了一封来自城里的信,是蒋竹燕写的。
信里说,她在表哥的绸缎铺里确实过得不错,工钱也高,但她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还是想念巷子里的日子,想念老槐树,想念孙大郎做的木活。她说表哥一直催她嫁给绸缎铺的一个伙计,那人家里有钱,但她不喜欢。
“大郎哥,我想回去,”信的最后写道,“可是我不敢,我怕你还在生我的气。”
孙大郎拿着信,激动得手都在抖。他立刻回信,告诉蒋竹燕,他从来没有生过她的气,他一直在等她回来,等她回来成亲。
他把信寄出去后,就开始盼着蒋竹燕的回信。日子一天天过去,春去夏来,秋去冬又至,他始终没有等到回信。
孙大郎心里越来越慌,他决定去城里找蒋竹燕。
他锁了木匠铺,揣着攒下的钱,坐上了去城里的火车。城里很大,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他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打听蒋竹燕表哥的绸缎铺。
找了整整三天,他终于在一条繁华的街上找到了那家绸缎铺。他冲进去,抓住一个伙计就问:“蒋竹燕呢?蒋竹燕在这里吗?”
伙计愣了一下,摇了摇头:“蒋师傅?她早就走了,半年前就走了。听说她不愿意嫁给李老板的儿子,跟她表哥吵了一架,就离开了,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孙大郎如遭雷击,踉跄着后退了几步。他走出绸缎铺,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觉得眼前一片茫然。
他在城里又找了几天,还是没有蒋竹燕的消息。钱快花光了,他不得不回到了江南的小巷。
回到家,孙大郎病倒了,高烧不退,迷迷糊糊中总喊着蒋竹燕的名字。邻居张大妈来看他,叹了口气:“大郎啊,别等了,或许她早就忘了你了。”
孙大郎摇摇头,眼神却很坚定:“她会回来的,我等她。”
第五章 燕归巢
日子像巷子里的流水,缓缓地流淌着。孙大郎依旧守着他的木匠铺,只是话比以前更少了。他每天都会把蒋竹燕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那床并蒂莲棉被晒得暖暖的。
每年惊蛰那天,他都会去老槐树下待一会儿,仿佛还能看到那个穿蓝布褂子的姑娘,弯着眼睛对他笑。
就这样,五年过去了。
第五年的惊蛰,江南又下起了小雨。孙大郎蹲在老槐树下,修着他那辆已经很旧的二八大杠。这辆车他修了无数次,早就该换了,但他舍不得。
“需要帮忙吗?”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头顶响起,依旧是那样清亮,像檐角的雨滴。
孙大郎猛地抬头,心脏“咚咚”地狂跳起来。
巷口站着一个女子,穿着素雅的旗袍,头发挽成了发髻,用一支桃木发簪固定着。虽然比五年前成熟了些,但那双弯月似的眼睛,他永远都不会认错。
是蒋竹燕。
“竹燕……”孙大郎的声音哽咽了,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蒋竹燕走到他面前,眼睛里含着泪,却笑着:“大郎哥,我回来了。”
“你……你怎么才回来?”孙大郎抓住她的手,她的手有些凉,他紧紧地握着,生怕一松手她又会消失。
“我当年离开后,去了苏州,在那里的绣坊做工。我攒了些钱,也学了些新的绣法。”蒋竹燕看着他,默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