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584章 五怨器制作工艺的研究与推测(第2页)

深夜加班的年轻研究员小周有了意外发现。他在整理扫描电镜图像时注意到,所有微观裂纹都遵循斐波那契螺旋法则生长。这个发现引发连锁反应:物理组检测到声波驻波现象集中在特定频率;化学组分离出具有记忆效应的非牛顿流体;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细胞在靠近样品时呈现定向迁移特征。跨学科会议进行了整整通宵,白板上写满各种假设箭头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这些器物可能保留着制造者的意识烙印。

最震撼的突破来自偶然事故。那天负责抛光工序的小张因滑倒导致砂轮碎片崩溅,其中一粒微小金刚石嵌入了半成品表面。本以为要报废的处理品却在后续测试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特性:原本狂暴的能量波动变得温顺可控,仿佛被无形枷锁束缚。进一步研究发现,那个微不足道的缺口竟改变了整个应力分布结构,使内部能量得以有序释放。

受此启发,团队开始系统性地给复制品添加“瑕疵”。他们在特定位置植入半导体晶须作为泄压通道,用纳米机器人构建微观迷宫引导能量流向,甚至尝试用磁场约束分子自组装过程。每次改进都伴随着惊险时刻——某次过载实验导致防护门变形凸起,另一回误触机关引发全楼断电——但也逐渐摸索出一套安全操作规程。

秋分时节的满月夜迎来关键考验。五件改良后的怨器按五行方位摆放在观测台上,月光穿过石英透镜聚焦于中央凹槽。随着地球自转带来的视角变化,投影在地上的光斑依次勾勒出青龙、白虎等神兽轮廓。子时三刻,天地间骤然响起沉闷雷鸣,所有人目睹了终生难忘的景象:云层裂缝中降下的不是雨水,而是无数发光丝线汇入器物阵列,整个实验室笼罩在如梦似幻的极光之中。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云层时,监测仪记录下史无前例的平稳曲线。江浅抚摸着尚有余温的器物表面,指尖传来细微震颤如同心跳共鸣。她转头看向疲惫却兴奋的同事:“我们不是在创造怪物,而是在学习如何与古老的力量对话。”这句话被写入当天实验日志的最后一页,旁边贴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七十年前考古学家初次发掘出完整五怨器的现场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