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肥熊 作品

第370章 我是怕你知道么

自洛阳以西,通往关中的要地,新安、宜阳等城都不在尔朱氏的控制之中。~零+点\看~书^ `最.新!章?节?更*新·快~

尔朱荣死后,尔朱世隆也没有这个心气,与李爽争夺这些城池。

毕竟,陕城都不在尔朱氏的掌控之中,他争夺这些城池也没有意义。

幽州城外,太行山脚下,赵括策马立于山坡之上,望着远方的尘烟。战后的大地依旧弥漫着血腥与焦土的气息,风吹过,仿佛还带着昨日厮杀的呐喊。他的战甲上仍残留着敌军的血迹,未曾清洗。这一战,虽胜,却胜得极为艰难。

“大人,范阳方向传来消息。”亲卫策马上前,低声禀报,“安禄山退回范阳后,闭门不出,似乎在整顿残部,意图再战。”

赵括眉头微皱,目光沉静如水。“安禄山败而不亡,河北军虽溃,但根基仍在。他若再起,必会联合吐蕃,届时幽州将陷入两面受敌之境。”

亲卫点头,却迟疑道:“可朝廷那边昨日有使者送来密旨,陛下似对大人颇为疑虑,命您将幽州军权交由裴仲达举荐的副将,您本人需即刻回京述职。”

赵括闻言,神色未变,只是轻轻一笑,笑声中却透着一丝冷意。

“杨国忠终于动手了。”他缓缓道,“朝廷不派援军,反在此时夺我军权,恐怕不是为了褒奖,而是为了防我。”

亲卫神色紧张:“大人,若不从命,恐被扣以抗旨之罪。”

赵括目光坚定,望向远方:“我赵括若真有异心,早在太行山一战便可割据一方。幽州乃帝国北疆屏障,若我此时回京,谁来守此地?吐蕃、契丹、回纥皆虎视眈眈,幽州若失,长安亦难安。”

他转身望向亲卫,语气沉稳:“你立刻派人前往长安,向陛下呈上我亲笔所书之奏章,说明当前局势,并请陛下暂缓调令。同时,传我军令,命李延庆率骑兵加强幽州外围警戒,以防吐蕃趁虚而入。”

亲卫领命而去。

赵括策马缓缓而行,来到一处高地,俯瞰幽州城。城中百姓尚未从战火的阴影中恢复,但士兵们已在城外操练,战鼓声声,震人心魄。

“赵括,你若不走,杨国忠绝不会放过你。”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赵括回头,见是王敬之。

“我知道。”赵括淡淡一笑,“但幽州不能乱,我不能走。”

王敬之叹息:“可你若不走,便等于与朝廷对立。杨国忠手中有兵权,若他借机发难,恐怕”

赵括目光坚定:“我赵括,为国而战,为百姓而守,何惧一死?若朝廷真要夺我军权,我便以死明志。+1_8+0~t·x-t~..c_o\m,”

王敬之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好,我与你同进退。”

赵括望向天际,心中暗忖:“李隆基,你可曾记得,当初你亲口对我说,幽州交予你,我便以命守之?”

---

长安皇宫,御书房内,李隆基神色凝重,手中握着赵括的奏章。

“赵括言辞恳切,确有守土之责。”裴仲达在旁劝道,“若此时夺其军权,恐寒将士之心。”

杨国忠冷笑:“赵括不过是以守土为名,行割据之实。陛下,您可还记得安禄山?他起初亦是忠心耿耿,如今却已反叛。”

李隆基皱眉,沉吟不语。

“陛下,若赵括真有忠心,便应听从朝廷调令,入京述职。”杨国忠继续道,“若他抗旨不遵,便是心怀不轨。”

李隆基沉默良久,终是缓缓开口:“传旨,命赵括即刻入京,不得延误。”

杨国忠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裴仲达急道:“陛下,此时调赵括入京,岂非逼其反?”

李隆基叹道:“赵括乃朕一手提拔,朕信他不会反。但他若真忠心,便该听从朕的命令。”

裴仲达欲再劝,却被李隆基抬手制止。

“传旨吧。”

---

幽州城内,赵括接到圣旨,神色未变。

“陛下命我即刻入京?”他轻声问。

“正是。”传旨太监微微躬身,“赵大人,陛下对您寄予厚望,还望您早日回京,共商国事。”

赵括微微一笑,接过圣旨,随即命人设宴款待使者。

夜幕降临,赵括召集王敬之、李延庆等将领于帐中。

“陛下命我入京。”赵括开门见山。

众人皆是神色一凝。

李延庆率先开口:“大人,不可去!杨国忠必有阴谋。”

王敬之亦道:“大人若去,恐怕有去无回。”

赵括却淡然一笑:“我若不去,便是抗旨,届时朝廷便可名正言顺夺我军权。幽州若失,吐蕃、契丹皆可长驱直入。*s^h-a.n,s.h!a+n?y¢q¨.~c!o¨www.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我必须去,但我也不会让幽州落入他人之手。”

王敬之皱眉:“大人的意思是”

赵括缓缓道:“我将奏请陛下,举荐你为幽州节度副使,暂代军务。同时,命李延庆率骑兵驻守幽州外围,以防变故。”

王敬之闻言,神色复杂:“大人,若您有事,我必倾尽全力守幽州。”

赵括点头:“我相信你。”

他望向远方,心中暗忖:“李隆基,你可曾想过,若赵括一去不返,幽州将如何?”

---

数日后,赵括启程前往长安。

幽州城外,百姓夹道相送,士兵列队致敬。

赵括身披战甲,骑马缓缓而行,回首望了一眼幽州城,心中默念:“幽州,等我回来。”

马蹄声声,踏出城门,消失在风沙之中。

而在范阳,安禄山收到赵括入京的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赵括,你终于要离开了。”他低声自语,“幽州,将再无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