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天 作品

第504章 上海会议议东北(第2页)

沙俄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大问题是,缺乏一个冬天不会结冰的不冻港,这个麻烦使得鄂霍茨克区舰队每年都要为过冬的事发愁。1849年,舰队驻地移动到了港口条件更好的,今俄罗斯沃勘察加边疆区南部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

1850年,俄国军事占领了黑龙江的入海口庙街,将其改名为阿穆尔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并将鄂霍次克区舰队的基地移动到这里。

鄂霍茨克区舰队在战争中由于实力薄弱,不能支援黑海战区,只能起到保护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的作用。在黑海地区势力的退却,使得沙俄加快了在远东地区的扩张。1856年,沙俄将鄂霍次克区舰队改名为西伯利亚舰队,进一步彰显其往远东地区扩张的野心。

1860年,沙俄趁火打劫,在同年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夺取了从黑龙江到乌苏里江的大片地区以及库页岛,其中就包括一个重要的不冻港——海参崴,将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对大清来说,这片高寒的土地和库页岛,如果不是“丰南号”在矿产开发上给予指引,他们确实认为毫无价值。但这也不是他们丢失这片土地的理由,毕竟海参崴这些地方即使在当时也是有着重要价值的。

历史的局限性和当时清廷在国际上的弱势地位和岌岌可危的经济导致了大片领土的丧失,在后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1864年冬,李鸿章、左宗棠奉旨回乡过年前,被召到上海,奕欣与军机处、兵部、户部、工部等重臣都在上海,沈云峰、田虎、刘永陆等人也在上海,召开了收复东北领土的会议。

奕欣和沈云峰决定,1865年夏季收复领土行动开始,趁着此时沙俄在此处兵力少的时间空窗前,拿下瑷珲条约及北京条约中丢失的土地。

陆上由左宗棠作为总指挥,海上由李鸿章作为总指挥。兵部负责在行动前将海陆两路兵力补足至8万人,并制定取回土地后的兵力编制,这8万人中,大部分将驻扎该地区。

户部和黑龙江负责制定新的移民政策,加大移民力度。同时筹措军费、军粮和未来建设要塞的费用,从盛京、山东、吉林南部组织三十万民工进入施工。

工部负责弹药的供给,扩大煤炭开采供应力度,保证驻军和新迁入百姓的冬季用煤。同时加强矿产勘探,要在当地形成工业,留住百姓。

兵部要从南方调集火炮和枪械,优先满足此次收复领土行动,“丰南号”将保证南方的防务,绝不受到外国人入侵。

“丰南号”将派舰队北进,接手北洋水师赴鞑靼海峡一带留下的防卫真空,并作为此战的海上支援力量。

另外,一旦东北缺少粮食,“丰南号”将优先供应。

无论兵部、户部还是左宗棠、李鸿章,对战后要留如此大量的兵力都感觉到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