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外东北策略
面对清廷高官的疑惑,沈云峰笑了笑:“诸位不知,一旦沙俄西伯利亚铁路开通,沙俄调兵到关外极其容易,几月之内,即可调集10万兵力。另外,收复之后,还将面对另外一只饿狼,日本也对此地虎视眈眈。”
会场的清廷高层对铁路都感觉到新奇,但对日本会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却嗤之以鼻。
奕欣十分感兴趣铁路建设,他其实也有所耳闻英美的铁路建设。
沈云峰于是大致介绍了一下铁路与火车,当然,他也是基于当时英美的铁路建设做介绍的。
沈云峰也随性科普了一下,他在会场大幅的东北地图上画了一条南北的铁路线。一旦有了铁路,即可减少驻军,整个南北的驻军就可以共享,因为可以短时间投放兵力。
然后煤炭、钢铁、木材、粮食的运输就不需要依赖水运,减少运输过程中消耗的人力和粮食。
这一笔经济账算过之后,奕欣和诸位官员都更感兴趣了。在这个年代,粮食运输如果没有水运,路上会消耗大量的人工和粮食,从山东运到关外,那100斤粮食被运输人员吃的就剩下50斤了。
兵力同样如此,大清总体兵力不少,但是一旦发生战争,从东到西,或者从北到南,调集兵力,花费时间要数月。这也是无法守住漫长海岸线的原因,等你把兵力调集到福建,人家军舰已经到了浙江。
这也是沈云峰抛出的糖果,粤西目前没有建设铁路的刚需,沿海公路网已经基本建成,公路和海运已经能够满足狭长的粤西东西向的运输。而粤西北部大部分都是山区,架设山区铁路无论是投资还是技术目前都不是“丰南号”能承担的。
“丰南号”和路易斯的矿区都是采用蒸汽机拖曳的小火车,投资不大,功能简单,维护费用低。
但铁路建设依然是未来的重要基建项目之一,让清廷进行前期投入,丰富技术储备这才是符合“丰南号”利益的路径。
奕欣当即表示,火车这玩意要弄,尤其在关外,否则处处要屯军,费用朝廷承担不起。
虽然在坐的清廷大佬们对小日本看不起,但沈云峰还是给了提醒,现在日本弱,但是要注意地缘政治。
不过,也只是提醒,清廷就是这样,不打疼了不知道疼,说多了无益。
左宗棠和李鸿章也分别在会上演示了他们初定的军事方案,田虎和刘永陆作为军事指导,对军事方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正。
这也是沈云峰第一次见到这两位清末名臣,沈云峰细心的观察,左宗棠的性格刚硬,而李鸿章圆滑,阻断了李鸿章进入中枢之路没错。此时的中国需要一些有血性的男人,而不是官场油子。
此次会议在上海整整召开了七天,“丰南号”在作战方案上坚持的严谨细致让清廷大佬们叹为观止,现在觉得与粤西作战输了不冤。
会议间隙,奕欣向沈云峰暗示了一下,此次会议在上海召开,没有去京城,西太后很有意见,认为镇南王应该去京城,让同治皇帝也参加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