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天 作品

第508章 拿下海兰泡(第2页)

有兵力上的足够优势,左宗棠就用火炮慢慢轰击。5000士兵围困着海兰泡的俄军不断碾磨,剩下的开始一个个包围哥萨克的村屯。

对于非军事人员的哥萨克,左宗棠让士兵进入之后开始搜查,将所有武器和粮食收缴,每天只发口粮,禁止外出。

没有村屯的支持,逃到荒野上的哥萨克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将哥萨克的村屯全部控制住了之后,左宗棠告诉哥萨克村屯的人,要求立刻派人劝那些哥萨克骑兵投降。凡是所属村屯的哥萨克军事人员投降,该村屯的人就能活命。三天之内,没有投降的,灭屯。

左宗棠的性格就如后世记载的一样:强硬、铁血。攻下海兰泡之后,俄罗斯的军人和官员,他一个没留,全部推到黑龙江江边斩首,几乎将黑龙江半边染红。

首级全部悬挂在海兰泡四周,尸体全部扔进黑龙江喂鱼。

见到清军将领如此敢杀人,担心家属的性命,逃走的哥萨克骑兵纷纷回来,上缴战马和武器,等候发落。

多隆阿的中线是提前半个月出发的,最先抵达庙街的江对面,等着北洋水师的到达。

黑龙江的入海口庙街自唐代便纳入中国统治,之后先后隶属于辽、金、元、明、清历代王朝。唐朝时期,这里就生活着自黑水靺鞨分化而来的五个部落,被称为五国部。

唐开元年间,唐朝更在黑龙江中下游一带设立黑水都督府,建黑水军,管辖包括兴凯湖,北到鄂霍次克海、东到库页岛的广大东北地区。

明朝永乐年间,明朝内官亦失哈九次巡视奴儿干都司,在庙街西南的奴儿干城(今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碑记载"自海西抵奴儿干及海外苦夷(库页岛)诸民"皆受明朝管辖的史实,永宁寺碑至今仍是中国对黑龙江下游地区行使主权的铁证。

清朝延续历代对东北边疆的管辖,康熙年间设置宁古塔将军(后改吉林将军),庙街所在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归三姓副都统辖制。

这里不仅是鄂伦春、费雅喀等少数民族的渔猎之地,更因地处黑龙江与东海交汇处,成为清朝东北边疆重要的军事据点和贸易枢纽。1820年成书的《吉林外纪》明确记载:"混同江(黑龙江)海口,有奇集、阔吞、谟林、庙屯等处",其中庙屯即今日之庙街。

西伯利亚舰队就驻扎在此,2艘从黑海来的战列舰作为标志,勉强称为海上舰队,其实大部分还是小型炮艇。

两军接触之后,虽然清军的舰艇数量和火炮数量明显占了优势,但是沙俄海军很多都是服役多年的老油子,还有从黑海来的海军都是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的老兵,所以战斗力也极强。

双方交战之后,让李鸿章领教了什么是真正的海军。北洋水师打着打着也打出了血性,炮战的同时,还打了接舷战,用船上运载的陆军火器进行射击,取得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