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献城(第2页)
刘永顺将一杯参茶放在他手边,道:“陛下圣明,一眼便看穿海阳大君的算计。依奴才所见,那三城必定是那些难治理的偏僻地界,或是挨着动乱的边境,他这是想借献城的由头,把麻烦也一并推给咱们大虞。说是‘献城’,实则是甩了个烫手山芋。他偏还装得这般恭顺,仿佛拿三城换王婕妤,是给了大虞天大的情面,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他不是蠢,是急。刚篡了位,前朝旧部还在暗处蠢蠢欲动,敌对的势力只怕也暗戳戳想要推翻他,若得不到朕的认可,他这王位坐不了多久。王掌珠是前朝公主,留着她,便是给旧臣留了个念想,他自然急着除了这心腹大患。”萧浔端起参茶,呷了一口,目光重新落回国书,“闽国谁为王,朕都不在意,但他千不该万不该,把主意打到大虞的宫墙里来。王掌珠在闽国是怀庆公主,但在大虞,她就只是朕的婕妤,是二皇子的生母,岂容他一个藩属国君主随意算计?”
“陛下说得极是!”刘永顺连忙躬身附和,语气里满是恭敬,“一个藩属国刚夺位的逆臣,也敢肖想拿捏大虞的宫闱之事,算计陛下的妃嫔与龙嗣,简直是自不量力!”
“传旨给户部和兵部。”萧浔不再多言,直接下旨,“让他们抽调人手,去查那三城的底细。田亩多少、人口几何、每年需耗多少银粮治理,还有城防里有没有藏着残兵隐患,都得查得明明白白。若真是徒有其名的麻烦地,他想甩给大虞,朕偏不接这个烫手山芋。”
“奴才这就去拟旨,定让两部仔细查,半点疏漏都不敢有。”刘永顺躬身应道。
“还有礼部。”萧浔指节轻轻叩了叩御案,“回复乔彦时把话说透。王掌珠绝无‘归乡’的道理,若海阳大君真有诚意,便先清剿境内旧部、平息边境骚乱,再把三城的实际价值摆出来。别拿些虚头巴脑的‘献城’当筹码,朕不吃他这一套。”
他顿了顿,想起承祥宫那位暂时安分的婕妤,又道:“去启元宫知会皇后,让她多留意王婕妤。朕给她安稳日子,她得懂规矩,别真把自己当成能左右邦交的棋子。”
后宫之事本就该皇后打理,由她出面敲打,也合规矩。
“奴才记住了,这就去安排。”刘永顺应声退下。
殿内重新恢复寂静,萧浔拿起国书,目光扫过“感怀圣德,愿效犬马”几字,嘴角勾起一抹嘲讽。
若不是闽国疆域狭长,多是山地荒岭,既无丰饶物产可补国库,又无险关要隘可作屏障,收进来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治理,他早便让大军压境,直接将闽国纳入大虞版图,哪还容得海阳大君在这儿耍小聪明、玩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