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紧逼
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预兆,像是黄河之中出现石人,鱼的腹中出现帛书,也有半夜狐狸叫之类的。
但是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的预兆。秦王的那些手下不得不承认,曹操有时候是非常有才华的,而这样的才华让秦王的麾下都非常的满意。
曹操在高句丽做了很多的“错事”,这些“错事”有伤天和,更是和儒家的那些教化相悖,不少大儒和名士对着曹操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和批判,如同当年董仲颖第一次进入洛阳时候那样。
当年用在董仲颖身上的台词再一次用到了曹操的身上,至少一次,曹孟德淫乱后宫的事情全部都是真的。
他们从各个角度对曹孟德进行了攻击,唯独有一样没有受到攻击,那就是从朱高蒙陵寝之中发现的战国帛书。
这可是最大的祥瑞,不管其他人愿不愿意承认,至少所有秦王的属下都承认这样的事情。
曹操的“错处”太多了,杨阜和众人商议之后,只能够给了曹操一个很重的处罚,他被罚了五百金。
在曹操被“处理”之后,那些名士和大儒自然停下了对于曹操的“批判”,因为他们知道,秦王已经很大度的“原谅”了曹操的所作所为,如果他们继续对曹操“批判”下去,他们或许会迎来“武器”的批判。
“这是天命所归!这是天命所归!”乔玄激动的对旁人说道。
作为当时的名士之一,这样的大事情乔玄自然要参与进去,更何况他是曹操的忘年交之一,曹操写信托他办两件事。
一件事情他已经办妥了,那就是在洛阳黑曹操,将曹操在高句丽做的脏事挑一挑放到台面上,让那些名士和大儒们好好的谴责一下。
毕竟这些人不能够太空,如果曹操在这些事情上没有东西给他们攻劾,说不定他们为了自己的存在感,会从其他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
曹操得到了惩罚,那些名士和大儒的威望得到了伸张,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说是双赢了。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让乔玄进行上书,更为准确的说,让乔玄拉拢一批名士进行上书,去推动秦王一把。
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是将启示的真伪固定下来,有这么多的名士和大儒都认可了这个启示,那么即使有些人别有用心的说启示是假的,是伪造的,也不能妨碍那篇战国帛书是真的这种板上钉钉的真实。
这样的话语比曹操自己说出来强有力的多。
另外一个方面,曹操已经在劝进方面做过努力了,他绝对不能再推动一遍了,在劝进的事情上所有人都必须小心翼翼,以免在史书上留下什么把柄。
乔玄等人做的只是一个经学上的讨论,毕竟经学作为大汉的官学之一,可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从学术上的讨论没有任何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帛书上记录的话语。
什么“大汉夺于秦,而复归于秦。”究竟说的是什么事情,真的是好难懂,难道是有人给了秦始皇五十个铜板,然后秦始皇复活了,还吃了炸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