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刘懿的选择(第2页)

“秦王天纵奇才,老于战场,岂是一个小儿可以撼动的?”杨阜的声音越来越低,他也发现了其中不妥的地方。

当刘懿拿出武器攻击秦王的时候,刘懿就赢了,到了那个时候不管董仲颖做出什么,董仲颖一定是输家。

“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我们一定要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贾诩说道,“我们绝对不能小看陛下。”

“陛下是一个德厚之人。”杨阜想了一想,将老实换了一个更为委婉一些的说法。“我们将他从一个根本没有可能获得高位的普通宗亲,推举成了大汉的皇帝,该有的礼数和待遇从来不缺,对于他来说这一切是他过去从来都想不到的,他应该不会为了大汉辜负秦王给他的恩遇。”

贾诩道:“陛下的确是一个德厚之人,但是你不要忘记了,他是汉室宗亲,他的身上留着高祖的血。刘玄德这样过去编草贩履之辈都能够成就一方的霸业,你怎么能够肯定陛下不会为了大汉而奋起反抗呢?即使这样的可能性再小,这也是我们需要防备的。”

“这就是我这么做的原因,对于我们的‘解读’,陛下必然是不满的,他必然需要一个宣泄的途径,而他压着不用印,就是他宣泄的途径。”

杨阜听到贾诩的话语没有说话,他在思考着贾诩刚才的话语。

“温水煮座鱼,这可是过去秦王告诉过我们的故事。我们只要慢慢让陛下将自己心中的积郁之气宣泄出来,那么将来秦王的这一步才能够走的稳,才有当年三皇五帝之间禅让的风采,这样在史书上也可以留下不错的记载。”

到了现在,杨阜才知道,虽然贾诩在政务上的才能优秀,但是在人心的把握上更是惊人。

他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比如这一次,杨阜就完全没有考虑到陛下的问题。

“人非圣贤,人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贾诩说道,“陛下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脾气,有时候这些会让人失去理智,导致选择一个错误的想法。我过去自诩看人很准,但是秦王看人的水准更在我之上,这也是我同意想法的原因。”

杨阜又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一次曹孟德好不容易破了高句丽,也获得了这样的一份启示,天命所归于秦王之上,如果我们不能够抓住这一次的机会,那么下一次的机会从何而来呢?”

听到杨阜的问题,贾诩哈哈大笑,他笑着说道:“很多事情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也有很多事情人人都想做,但是却没有人做第一个。曹孟德发现了一片战果帛书,那么其他人发现其他的成果还会远吗?”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陛下反对了第一次,陛下又反对了第二次,那么陛下还会反对第三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