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幻影生态

赭红色的沙粒在“隔离派”堡垒城市的合金护壁上无声滑落,如同给这座拒绝世界的钢铁巨兽披上了一件陌生的、来自大地的斗篷。沙暴停息后死一般的寂静,比风暴本身更令人心悸。城内,应急照明在嘶嘶作响,空气中弥漫着过热电子元件和压抑的恐惧汗水混合的气味。人们面面相觑,预期的毁灭并未到来,但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似乎被触及了。

没有欢呼,只有困惑的低语。那些在沙暴中被迫聆听“赞歌”的人,眼神发生了变化。那风声并非简单的噪音,它像一把无形的刻刀,撬开了他们心灵堡垒最细微的缝隙。一些人报告出现了清晰的幻听——并非语言,而是一种磅礴、坚韧、饱经沧桑却绝不屈服的意志感,它直接叩击在意识深处,唤醒了某种沉睡的、属于远古先祖面对冰河世纪时的集体记忆。这种体验无法用科学仪器记录,却真实地动摇着“绝对隔离”的根基。堡垒的领导者们惊恐地发现,他们最坚固的防线并非被暴力摧毁,而是被一种无法理解、无法屏蔽的“信息性存在”悄然渗透。恐慌开始变质,一部分转化为更深沉的偏执,另一部分,则悄然滋生出一种禁忌的好奇——外面那个正在剧变的世界,究竟变成了什么样?

与此同时,“适应派”的先遣队正站在“幻影生态”的遗迹前,陷入一种科学理性与神秘体验交锋的震撼中。那些曾短暂存在的奇异植物已化为晶莹的、富含特定有机信息的尘埃,但其结构被高精度激光扫描和量子级成像系统完整记录了下来。数据分析令首席生态学家艾莉莎·陈博士双手颤抖。

“这……这不是进化,这简直是颠覆!”她对着通讯频道低语,声音因激动而嘶哑,“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超越了理论上限,水分子在其导管内近乎零能耗传输,甚至……它们似乎能轻微扭曲局部时空,从真空涨落中汲取微量能量以维持其超稳态结构。这根本就不是碳基生命应有的蓝图!”

她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试图逆向工程这些“模板”。但他们很快发现,核心的“驱动逻辑”无法被现有科学框架解析。它更像是一种启示,一个用自然语言写就的、关于生命另一种可能性的数学诗篇。理解它,可能需要先理解输出它的那个意识——“荒芜颂者”的思维模式。研究被迫从纯粹的实证科学,转向了更具哲学和形而上学色彩的“共鸣解读”。他们开始尝试模仿Ω场感应学院的方法,不是用仪器,而是用自身经过初步调谐的意识场,去“感受”那些残留的意识印记,试图捕捉创造者那狂野想象力背后的逻辑链条。科学探索第一次与超感知觉紧密地、不可避免地捆绑在了一起。

“星火”协议的这次干预,像精准的外科手术,分别触动了人类社会两个对立群体的核心敏感点。它没有强求改变,而是播下了质疑的种子和好奇的火星。改变,必须由人类自身的意识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