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货郎的赠礼(第2页)
养了半个月病,张五要告辞了。临行前,他将那株灵芝还给小石头:“这宝贝你们拿去卖了,换些米面。”
小石头死活不肯收:“张叔,您平日送我们泥人糖块,从不计较价值。这灵芝再金贵,能金贵过人命吗?”
张五推辞不过,只得收下,心中却有了主意。
再过两月,张五果然又挑着担子来了野果村。这次他的担子沉了许多,一头仍是日常杂货,另一头却全是给孩子们的礼物:不仅有糖人泥哨,还有木雕的小动物、彩绳编的蚂蚱、甚至有几本旧书。
孩子们欢喜得什么似的,却不好意思白拿礼物。小石头代表大家说:“张叔,我们没什么可换的,这些您还是拿去卖钱吧。”
张五板起脸:“这是什么话!叔送你们东西,还要换不成?快拿着,不然叔可要生气了。”说着硬把礼物塞到孩子们手里。
自此之后,张五每次来野果村,总会多带一包小玩意儿。有时是几块饴糖,有时是草编的蛐蛐笼,最让孩子们开心的是一人得了一双布鞋——张五特意量了他们的脚码,请鞋匠做的。
野果村的大人们过意不去,商量着要凑些东西回礼。张五知道了,连连摆手:“乡亲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万万不可。我张五这条命是孩子们捡回来的,这点小东西算得什么?”
这年冬天格外冷,大雪封山前,张五特意提早来了野果村。这次他除了日常货物和孩子们的礼物,还带了一大包棉花和厚布。
“我瞧今年天冷得早,给孩子们添件棉袄吧。”张五对老村长道。
村长老泪纵横:“张货郎,你这...这让咱们如何过意得去啊!”
张五笑道:“老村长说哪里话。我常年在外奔波,无妻无子,早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家晚辈了。长辈疼晚辈,不是该当的么?”
村里妇人们连夜赶工,用张五带来的料子给每个孩子做了新棉袄。小石头那件格外厚实,袖口还绣了个小货担——原来是张五特意吩咐的。
大雪封山后,张五破天荒留在野果村过年。除夕那晚,全村聚在祠堂里,孩子们穿着新棉袄,吃着张五带来的芝麻糖,听他说外面的故事。
小石头倚在张五身边,忽然问:“张叔,你为什么对咱们这么好?”
张五摸摸他的头,眼望堂外纷飞的大雪,缓缓道:“叔年轻时也穷过,知道穷苦人家孩子的难处。后来走街串巷,见的都是算计价钱、讨价还价。直到来了你们村,孩子们用野果换糖人,纯粹得很。我病了那回,你们不计代价救我,更让叔明白了:这世上有些情义,是金银换不来的。”
开春后,张五要继续上路了。临行前,小石头带着孩子们来到村口,每人都捧着一包东西。
“张叔,这是我们凑的。”小石头代表大家开口,“不是换,是送。您常年在外,比我们更需要这些。”
张五打开一看,里面是各式草药:有治风寒的,有止泻的,有止血的,甚至还有防蛇虫的香包。每包药上都细心地用木炭写了用途和用法。
这个走南闯北的硬汉子又一次湿了眼眶。他收下礼物,郑重地向孩子们鞠了一躬:“这些比金银还贵重,叔一定好好珍惜。”
自此之后,张五仍是每两月来一次野果村,每次都会多带一包小礼物。野果村的孩子们也总是提前准备好野果和草药——不过他们不再说“换”,而是说“送”。
有些货郎笑话张五:“老张,野果村那穷地方,值得你如此费心?能赚几个钱?”
张五总是笑而不答,心里却道:你们哪里知道,那山里藏着最珍贵的宝贝呢。
多年后,小石头走出大山,在镇上开了家药铺。他永远记得张货郎的教诲,对穷苦人家常减免药费,有时甚至白送药材。旁人不解,他便讲起那个货郎和孩子们的故事。
“张叔说,这世上有种账,是算不清的。”小石头望着远处青山,微笑道,“有些情义,比金银更贵重。接受了,就要传下去。”
野果村的山路渐渐好走了,货郎们也来得勤了,但村民们始终记得那个总会多带一包礼物的张货郎。而张五直到走不动路,都没有错过一次去野果村的日子。
他常说:我要不去,那些小猴崽子该惦记了。其实究竟是谁惦记谁,又有谁说得清呢?
情义这东西,本来就是一杆秤,称得出重量,却称不出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