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 作品

第756章 兄弟分橘

北宋年间,江南有个小村庄,村头住着陈氏一家。当家的陈秋实在儿子们还小的时候,一场急病撒手人寰,留下妻子王氏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大儿子陈忠,那年刚满十岁;小儿子陈孝,方才七岁。

王氏是个要强的女人,丈夫走后,她白天给人缝补浆洗,夜里纺线织布,硬是靠着一双手将两个孩子拉扯大。虽说家境贫寒,但母子三人相依为命,日子倒也过得去。

陈家院子里有棵橘树,是陈秋实生前亲手栽下的。这些年,王氏精心照料,施肥浇水,除虫剪枝,那橘树竟一年比一年茂盛。到了兄弟俩十五岁和十二岁这年秋天,橘树第一次结满了金灿灿的果子,压得枝头都弯了。

这天清晨,王氏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指着那满树金黄说:“儿啊,这橘树是你们父亲留下的,今年结得最好。娘把它交给你们兄弟二人自己分着吃,切记要相互谦让,莫要争执。”

兄弟俩齐声应下,搬来木凳,站在树下商量起来。

陈忠看着弟弟瘦小的身子,心想:“阿孝年纪小,正长身体,该多吃几个。”便道:“弟弟,你上去摘,摘够了再给我。”

陈孝却想:“哥哥平日帮人做工,辛苦得很,该让哥哥多吃。”于是说:“哥哥年长,该由哥哥先摘。”

推让再三,最后还是陈忠让步,先上了凳。他伸手在茂密的枝叶间摸索片刻,只摘了三只又大又圆的橘子便下来了。

“该你了。”陈忠将橘子揣在怀里,对弟弟说。

陈孝爬上木凳,四下张望一番,专挑那枝头最红最大的橘子摘了五只,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

王氏在屋内缝补衣裳,透过窗子看见兄弟俩这般举动,心中疑惑:满树橘子,为何大儿只取三只,小儿倒取了五只?莫非起了争执?想着便要起身去看个究竟,转念一想,又坐下了,且看他们如何分说。

只见陈孝捧着五只橘子从凳上下来,全部塞到哥哥手中:“哥哥每日去镇上做工,最是辛苦,这五个大的给哥哥吃。”

陈忠一愣,随即从怀中掏出自己摘的三个橘子,放在弟弟手中:“我年纪大,吃多少都不长个了。你正在长身体,又读书辛苦,这三个甜的给你。”

原来兄弟二人都拣着最大最好的摘,却是为了给对方。

陈孝不肯接,陈忠硬是塞过去。推让间,一只橘子滚落在地,被一只路过的大公鸡啄了一口。

王氏在屋内看得分明,不禁湿了眼眶。她推开房门走出来,兄弟俩见状,都低下头,以为母亲要责怪他们浪费粮食。

谁知王氏一手拉一个,将他们带到院中石凳上坐下,自己拾起那只被鸡啄过的橘子,剥开皮,分成三份:“来,咱们一起吃。”

母子三人分食一只橘子,那橘子格外地甜。

吃完橘子,王氏语重心长地说:“今日见你兄弟相互谦让,为娘甚是欣慰。物件有价,情义无价。一树橘子不如你兄弟和睦重要。记住今日,往后无论遇到什么,都要相互扶持。”

兄弟俩连连点头,将母亲的话牢记心中。

却说这年冬天,王氏感染风寒,一病不起。陈忠二话不说,辞了镇上的活计,在家专心照顾母亲和弟弟。白天熬药煮粥,夜里守夜看护,从无怨言。

陈孝更是发奋读书,心想若能考取功名,母亲和哥哥便能过上好日子。寒冬腊月,屋里冷得像冰窖,他就裹着棉被读书,手冻僵了就在嘴边哈口气,继续写文章。

开春时,王氏的病总算好了,但家中积蓄也花得所剩无几。眼看弟弟乡试在即,连赶考的路费都凑不齐,陈忠心急如焚。

这夜,陈忠悄悄出门,来到村中富户李员外家,求见管家。

“听说您家要雇人出海打渔,我愿意去。”陈忠对管家说。

管家打量着他:“出海可是玩命的活计,风波难测,你这身子骨行吗?”

“行的行的,我什么活都能干。”陈忠连忙说。

管家沉吟片刻:“按理说我们不雇本地人,毕竟风险大。不过既然你自愿,工钱可以多给些,先付一半定钱,回来再付另一半。若是回不来...”管家没往下说。

陈忠咬牙:“我自愿的,立字据为证。”

就这样,陈忠接过定钱回转家中,留下定钱并一封信,便连夜随船出海去了。

第二日,陈孝才发现哥哥所留银钱与书信,只见信中写道:“弟安心备考,兄随船出海,数月即归,勿念。”

陈孝读罢泪如雨下,深知哥哥是为了自己的赶考路费才去冒险。他跪在母亲面前:“儿定不负兄长苦心,必高中归来!”

王氏搂着儿子,泪落不止:“你兄弟二人如此相护,为娘既心疼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