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6章 生活升级·科技融日常

3号宇宙的盛夏,云芳镇的东头竖起了一片崭新的白色建筑群。屋顶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泛着淡蓝光泽,墙面是浅灰色的未来复合建材,窗户是双层隔音玻璃——这是3号叶云天为云芳镇农民打造的“智能抗震房”,也是3号宇宙第一批真正意义上“会保护人的房子”。

王大叔站在自家新房的门前,手里攥着黄铜钥匙,指尖微微发颤。三个月前,他还住在镇西头的土坯房里——那房子是他爷爷传下来的,墙皮早已脱落,下雨天漏雨,刮大风时门窗吱呀作响,最让他害怕的是地震。去年春天的那场4级地震,土坯房的墙裂了一道拳头宽的缝,他抱着孙子蹲在桌子底下,听着房梁“咯吱”响,以为自己要和房子一起塌了。

“王大叔,快进去看看吧,里面的恒温系统已经调试好了。”合作社的技术员小陈笑着递过一本《智能抗震房使用手册》,“您要是不会用,小星随时能来教您。”

王大叔深吸一口气,插进钥匙拧开房门。一股清爽的风扑面而来——外面的气温已经超过35度,屋里却只有25度,不冷不热,正好舒服。他伸手摸了摸墙壁,建材是细腻的磨砂质感,敲上去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不像土坯房那样一敲就掉渣。小陈在旁边解释:“这是1号宇宙的复合抗震材料,能抗8级地震,就算遇到强震,墙壁也不会裂,房梁也不会塌。”

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块智能控制面板,上面显示着“温度25c、湿度50%、空气质量优”。小陈按了一下“温度调节”键,面板上的数字变成23c,屋里的风立刻凉了几分:“这是恒温系统,Ai会根据外面的天气自动调节温度,冬天不用生炉子,夏天不用扇扇子,还能节省能源。”

王大叔走到厨房,看到水槽下方有一个银色的回收箱,管道连接着屋顶:“这是雨水回收系统,下雨天屋顶的雨水会顺着管道流进来,经过过滤后能用来洗菜、浇花,一年能省不少自来水钱。”小陈打开回收箱,里面的滤芯干净如新,“滤芯三个月换一次,合作社免费提供,您只要在App上预约就行。”

最让王大叔满意的是卧室的智能床——床垫能根据他的腰间盘情况调节硬度,床头还有一个小型Ai健康监测仪,只要把手放在上面,就能测血压、心率。“您每天早上测一次,数据会同步到合作社的健康平台,要是有异常,Ai医疗助手会提醒您,还能帮您联系医生。”

王大叔坐在智能床上,摸着结实的墙壁,又看了看窗外——新房的院子里,他的孙子正围着一个Ai扫地机器人玩,机器人在院子里转圈,把落叶扫得干干净净。他突然红了眼眶,声音带着哽咽:“以前地震时,我总怕房子塌,抱着孙子躲在桌子底下哭。现在住在这里,墙结实,屋里舒服,再也不用怕了,踏实!”

智能抗震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云芳镇,第一批100套房子刚建好,就被村民们抢着预定。没过多久,青禾县、黄沙镇、北部山区都开始建抗震房——叶云天从1号宇宙引进了模块化建房技术,一套房子的组件运到现场后,只要3天就能组装好,成本比传统砖房还低。两年后,3号宇宙80%的农民都住进了智能抗震房,再也没人怕地震,没人住漏雨的土坯房。

这天清晨,叶云天和林月瞳刚走进云芳镇的合作社,就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在门口焦急地张望。是偏远山区的李奶奶,老人今年72岁,儿子在外地打工,平时只有她一个人住。以前她生病,要走三十多里山路才能到镇上的卫生院,有一次感冒拖成了肺炎,差点丢了命。

“叶同志,林丫头,你们可算来了!”李奶奶拉着林月瞳的手,急切地说,“我这几天总头晕,想测测血压,可山路不好走,我实在走不动了。”

“李奶奶,您别着急,咱们现在在家就能测。”林月瞳扶着李奶奶坐下,从合作社的柜子里拿出一台白色的Ai医疗助手——巴掌大的设备,屏幕上有“血压检测”“心率检测”“常见疾病咨询”三个按钮。她让李奶奶把胳膊放在检测台上,设备的腕带自动收紧,屏幕上很快跳出数据:“血压160/95hg,轻度高血压,建议及时就医,日常注意低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