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 作品

第745章 竹仙渡厄

青溪镇地处江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盛产翠竹。镇中百姓多靠竹吃饭,有编竹筐的,有制竹椅的,有做竹纸的,手艺代代相传。众多竹匠中,数老周头手艺最精,他编的竹器不仅结实耐用,还格外精巧美观,镇上人都说他手上住着竹魂。

老周头年过六旬,无儿无女,老伴前些年病故,独自住在镇东头两间竹屋里。他性子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唯独对竹子情有独钟。每日清晨必上山抚竹,傍晚归来总要带几段青竹,夜里就着油灯削削编编。

这年入秋,老周头照例上山选竹,忽见竹林深处隐隐有青光闪烁。他拨开竹丛走近一看,竟是只从未见过的竹青色小鸟,翅膀受了伤,瘫在落叶中扑腾,眼中竟似有泪光。

“可怜的小东西。”老周头小心翼翼捧起小鸟,那鸟也不怕他,歪着头蹭他粗糙的手指。

老周头将小鸟带回竹屋,为它清洗伤口,敷上草药,又用细竹篾做了个小笼子。他每日捕来鲜虫,采来野果,精心照料。不过七八日,那小鸟伤势渐愈,在笼中跳来跳去,鸣声清脆如竹笛。

这天清晨,老周头打开笼门:“去吧,回你的竹林去。”

小鸟跳到他掌心,蹭了蹭,忽展翅飞向窗外,在空中盘旋三圈,竟口吐人言:“恩公善心,必得善报。”说罢化作一道青光消失在天际。

老周头揉揉眼睛,只当自己老眼昏花,摇摇头继续干活。

当夜,老周头梦见一青衣女子,身姿如竹,面容朦胧似雾中新月,对他盈盈一拜:“蒙恩公相救,无以为报,特留仙竹一株,饥荒时可取竹米渡厄。”言罢化作青鸟飞去。

老周头惊醒,见窗外月光如水,院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株异竹。那竹通体碧绿如玉,竹节间隐隐有金光流动,与周边凡竹大不相同。

老周头知是遇了仙缘,对仙竹拜了三拜,却不取竹米,只每日以山泉浇灌,悉心照料。

转眼冬去春来,本该春雨绵绵的季节,却滴雨未下。河水日渐干涸,田地龟裂,秧苗枯黄。镇上老人说这是百年未见的大旱。

到了六月,粮仓见底,井水干涸,百姓开始挖草根剥树皮。镇长召集大家商议,有人说要逃荒,有人说要祈雨,乱作一团。